影响铁塔漆防腐性的 5 大核心因素
铁塔漆的防腐性并非仅由涂料本身决定,而是涂料选择、表面处理、施工规范、使用环境、后期维护多环节共同影响的结果,具体关键因素如下:
1. 涂料本身的适配性与质量
涂料是防腐的基础,选不对、选不好,后续防护易 “先天不足”:
类型匹配度:若铁塔处于海边(高盐雾)却用普通醇酸面漆,而非耐盐雾的丙烯酸聚氨酯漆 / 氟碳漆,会加速漆膜老化;若底漆不用环氧富锌 / 无机富锌类(含牺牲阳极的锌粉),仅靠普通防锈底漆,对钢结构的防腐保护会大幅减弱。
质量合规性:非国标或劣质涂料,可能存在锌粉含量不足(底漆)、树脂耐候性差(面漆)等问题,即便施工到位,也易提前出现粉化、开裂,缩短防腐周期。
2. 铁塔表面预处理的彻底性
铁塔表面的锈迹、油污、焊渣等杂质,会像 “隔层” 一样影响漆膜附着力,导致防腐失效,这是易被忽视的关键环节:
除锈不达标:若仅手工简单打磨,未达到喷砂除锈(Sa2.5 级,表面无可见油脂、锈迹,呈均匀灰白色)或手工除锈(St3 级,表面无可见油脂、锈迹)的标准,残留的锈层会在漆膜下持续氧化,导致漆膜鼓泡、脱落。
油污 / 杂质残留:施工前若未用除油剂清理铁塔表面的机油、灰尘,漆膜会与基材 “粘不牢”,后期经风吹振动,易从油污处开裂,让腐蚀介质渗入。
3. 施工过程的规范性
即便涂料好、表面处理到位,不规范施工也会让防腐作用“打折扣”:
涂装间隔与厚度:前一遍漆未实干就涂下一遍(如底漆未干涂中间漆),会导致漆膜内部发黏、起泡;单遍漆膜过厚(超过涂料规定的干膜厚度,如面漆超 60μm)易开裂,过薄则无法形成致密防护层,腐蚀介质易渗透。
施工环境失控:在雨天、湿度>85% 的环境施工,漆膜易吸潮,出现 “泛白”“针孔”;夏季底材温度超 60℃时涂漆,涂料会快速干燥,导致漆膜收缩开裂,失去防护作用。
4. 使用环境的侵蚀强度
铁塔所处环境的 “腐蚀性等级”,直接决定防腐挑战的大小:
高盐雾环境:海边、沿海地区的铁塔,受海水蒸发的盐雾影响,盐分会加速钢结构电化学腐蚀,若涂料耐盐雾性不足,1-2 年就可能出现漆膜剥落、基材生锈。
工业污染环境:靠近化工厂、电厂的铁塔,会接触酸性介质,这些物质会与漆膜反应,导致漆膜粉化、降解,进而腐蚀基材。
极端气候:北方严寒地区(-40℃以下)的冻融循环,或南方高温高湿环境的持续湿热,会让漆膜反复收缩、膨胀,加速老化开裂。
5. 后期维护的及时性
铁塔漆的防腐并非 “一劳永逸”,长期使用中漆膜会自然老化,若不及时维护,小问题会演变成大腐蚀:
忽视早期破损:若发现漆膜有小裂缝、局部剥落却不修补,雨水、灰尘会从破损处渗入,导致基材局部生锈,后期锈迹会向周围扩散,扩大腐蚀范围。
清洁不及时:铁塔表面长期堆积灰尘、鸟粪等污物,会堵塞漆膜孔隙,且部分污物(如鸟粪含酸性物质)会缓慢腐蚀漆膜,缩短防护时间。
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展示之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不适请告知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
咨询热线:刘先生:189-8309-0999
|